本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快看看最容易读错的116个汉字,
9月16-22日
全国普通话推广周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九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简称“图普周”)。自1998年第一个推广周以来。
第22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周将于9月16日在上海开幕,9月2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闭幕。这个推广周的主题是"用普通话背诵70岁生日,规范书法的爱国情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年。在这个重要时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的精神纽带。”要不断增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信心,自觉把语言工作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自觉规范使用民族通用语言的意识,积极帮助战胜贫困,促进语言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什么是图普周?
为了促进全国通用语言的标准化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普通话推广周”。通过宣传普及教育周,我们将在全国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政策和国家通用语言法律,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积极推广规范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自2001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常用的口语和书面语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我国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实行规范汉字”。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现代方言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发音的历史渊源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名字。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是在中原的中原官话中孕育出来的(所以现代人在读唐宋诗词和元曲时一般都能押韵)。从唐云到宋代的广韵,它是继承的,设置在元明时期,是一个“官话”系统。
明朝初年,首都南京建立。南京官话被视为官方语言,金陵大纲(以洪武郑云为基础)被确立为汉语的标准音,与古代中原大纲具有正统和直接的同一性。
朱迪夺取了文健皇帝的王位,并将首都迁至北平(改称为北京)。他主要来自南京,从全国各地调动了数十万贵族、富裕家庭和人民。北京官话(不同于北京胡同音)是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远大发音的,它最初形成于明代的整个过程。
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雍正年间,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在南方方言区得到推广,并建立了“尹正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一个“普通话编辑委员会”,正式将当时常用的普通话命名为普通话。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清朝被正式命名。
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出版出版《汉语发音常用词汇》,为建立汉语标准提供了一个典范,是现代汉语标准的第一个体系——汉语体系。自1932年以来,国家语言广播一直以“国家声调常用词”的形式为标准,国家语言标准在各地统一起来。1949年以后的官话系统、官话系统和官话系统都起源于这一时期的官话系统。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把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作为普通话标准发音的主要集散地。
“普通话”名称的历史渊源
“普通话”一词早在晚清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访问日本。日本人建议他中国应该进行民族语言教育以统一语言。对话中提到了“普通话”这个名字。
1904年,现代女革命家秋瑾在日本求学时,与在日本求学的学生组织了一次“演讲协会”(speech association),并起草了一个简短的章节,其中出现了“普通话”这个名字。
1906年,研究汉字的学者朱熊文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将“普通话”定义为“各省的通用语言”
后来瞿秋白等人也提出了“普通话”的说法。自五四运动以来,北京语音的地位通过白话、通俗和普通话运动得以确立和巩固。
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决定将现代标准汉语从普通话改为普通话。
1955年,现代标准汉语的名称由普通话改为普通话,并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该标准制定后,国务院于1956年2月6日发布了《推广普通话指导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说到普通话,很多人都有一种自信,那就是“我的普通话真好”。你的普通话标准吗?你必须知道下面所有的单词,但是你能正确阅读它们吗?让我们接受挑战,看看你能应付多少。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人民日报、首都教育、现代汉语词典等。
上一篇:顺德:站在“村改”新起点,谋划空间新未来下一篇:硅谷早知道第三季丨S3E30 无人车,陷入泥淖还是光明在即?